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高考模拟题 - 高考语文 - 正文
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

2015河北保定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

来源:3773高考 2014-12-10 14:52:37

一、解释句中“焉”字的意义和用法。
1.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    (        )
2.万钟于我何加焉  (        )
3.盘盘焉,囷囷焉(        )[]
4.或师焉,或不焉,小学而大遗  (        )
5.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(        )
6.晋国,天下莫能强焉    (        )
7.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    (        )
8.而人之所罕至焉    (        )
9.永之人争奔走焉   (        )
10.非曰能之,愿学焉    (        )
二、解释句中“之”字的意义和用法。
1.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    (        )
2.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    (        )
3.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    (        )
4.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    (        )
5.师道之不传也久矣    (        )
6.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 (        )
7.顷之,烟炎张天  (        )
8.蚓无爪牙之利    (        )
9.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(        )
10.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(        )
11.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    (        )
12.夫晋,何厌之有    (        )
三、解释句中“也”的意义和用法。
1.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 (        )
2.死生,昼夜事也    (        )
3.至于誓天断发,泣下沾襟,何其衰也(        )
4.公子畏死邪?何泣也(        )
5.吾王庶几无疾病与,何以能鼓乐也(        )
6.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    (        )
7.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吾其还也(        )[]
8.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    (        )
9.是说也,人常疑之    (        )
10. 当余之从师也,负箧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(        )
四、解释句中“何”字的意义和用法。
1.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(        )[来源]
2.豫州今欲何至    (        )
3.然则何时而乐耶    (        )
4.何不按兵束甲,北面而事之(        )
5.徐公何能及君也    (        )
6.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 (        )
五、解释句中“乎”字的意义和用法。
1.王侯将相宁有种乎    (        )
2.儿寒乎?欲食乎    (        )[]
3.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庶几乎  (        )
4.师劳力竭,远主备之,无乃不可乎(        )
5.呜呼!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(        )
6.宁赴常流而葬乎为江鱼腹中耳(        )
7.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(        )
8.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    (        )
9.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  (        )
六、解释句中“为”的意义和用法。
1.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(        )
2.君家妇难为(        )
3.谁为大王为此计者(        )
4.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、器皿、人物以至鸟兽、木石(        )
5.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哂之(        )
6.非为织作迟    (        )
7.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  (        )[Z#X#X#K]
8.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(        )
9.何故怀瑾握瑜,而自令见放为(        )
10.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(        )
11.慎勿为妇死(        )
12.可为智者道,难为俗人言    (        )
七、解释句中“与”字的意义和用法。
1.渔父见而问之曰:“子非三闾大夫与?”(        )[学,科,]
2.蹇叔之子与师(        )
3.与尔三矢(        )
4.恐年岁之不吾与(        )
5.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。”(        )
6.往借,不与,归而形诸梦(        )
7.与嬴而不助五国也(        )
8.始而相与,久而相信,卒而相亲(        )
9.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(        )
10.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(        )
11.去时里正与裹头(        )
八、解释句中“者”字的意义和用法。
1.而记游者甚众(        )
2.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(        )
3.将藏之于家,使来者读之,悲予志焉(        )
4.此数者用兵之患也,而操皆冒行之(        )
5.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(        )
6.陈涉者,阳城人也    (        )
7.今所谓慧空禅院者,褒之庐冢也(        )
8.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,徒慕君之高义也(        )
9.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  (        )
10.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(        )
11.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(        )
12.何者?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(        )
九、解释句中“且”字的意义和用法。
1.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(        )[]
2.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,且已久疲(        )
3.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(        )
4.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    (        )
5.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    (        )
6.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(        )
7.不出,火且尽    (        )
8.驴一鸣,虎大骇,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(        )
9.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    (        )
一、答案:1.语气词,不译 2.语气词,表反问 3.形容词词尾,相当于“然” 4.语气词,不译 5.语气助词,无义 6.兼词,于之 7.兼词,于之 8.代词,那里 9.语气词,不译 10.代词,它
三、答案:1.助词,表判断 2.助词,表判断 3.助词,表感叹 4.助词,表疑问 5.助词,表反问 6.助词,表反问 7.助词,表委婉语气 8.助词,表感叹 9.助词,表停顿,舒缓语气 10.助词,表停顿,舒缓语气
四、答案:1.副词,为什么 2.代词,哪里 3.代词,什么 4.副词,为什么 5.副词,怎么 6.副词,多么
五、答案:1.语气助词,表反问 2.语气助词,表疑问 3.语气助词,表测度 4.语气助词,表测度 5.语气助词,表感叹 6.介词,在 7.介词,在;介,表比较 8.形容词词尾,……的样子 9.形容词词尾,……的样子
六、答案:1.名词,作为 2.动词,做 3.介词,替 4.动词,制作 5.动词,治理 6.介词,因为 7.介词,被 8.介词,为了 9.助词,呢 10.介词,因为 11.介词,为了 12.介词,对
七、答案:1.助词,表疑问 2.动词,参与 3.动词,给 4.动词,等待 5.动词,赞同 6.动词,给 7.动词,结交 8.动词,交往 9.介词,和 10.连词,和 11.介词,替
八、答案:1.结构助词,……的人 2.结构助词,……的土地


>>点击下载完整版    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语文试题及答案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    最新文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